客厅说
▽
名字,
从小跟随着自己,
可能也伴随着一些复杂的感受,
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问问爸妈,
自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怎么选了这个名字?
当自己的名字,在父母口中,
变得立体, 变得充满期望,
也再次被温柔呼唤的时候,
我们知道, 自己一直被爱着。
下文关于名字的故事,
会给你很多共鸣。

在朋友的婚宴上,
司仪让新郎新娘在亲友的面前
讲述对方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个瞬间。
几乎是毫不犹豫地,
新郎讲出了这样一个故事。
那时他24岁,一个人在美国读研,
当听到将自己一手带大的外公
突然去世的时候几乎崩溃,
于是拨通了她的电话,13个小时的时差,
他几乎忘记这一刻是她的半夜。
电话很快被接起,
她的声音明明带着迷蒙、混沌,
却毫不犹豫地叫出他的名字:
“×××,你怎么了?”
一瞬间他哽咽难言,又怕她担心,
于是狠狠地握住听筒,
发不出声音,眼泪却忍不住成串掉下来。
她没有催促逼问
“你怎么了,你说话呀”,
仿佛也不曾察觉他的悲伤,
只是沉默了一小会儿之后,开始低低地叫他的名字。
一遍又一遍,缓慢而又清晰,
仿佛还带着睡意的甜美,
没有其他的话,
只不过一遍又一遍地叫着他的名字。
而他在这样单调的循环往复中平静下来,
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四声,
旁人叫起来的时候尾音总是下落,
听上去就是果断而干脆,
可她带着江南音色的叫法却总是微微上扬。
软糯得让他想起小镇的炊烟,
街道上白而甜的米糕,
朝露和碧水之上遥远的欸乃回音。
这种柔软让他想到外公的大手,
温暖又有力量。
新郎在婚宴上红了眼圈,
唇角却是掩不住的甜蜜。
“再叫一声我的名字好吗?”
他轻轻俯身,亲吻美丽的新娘。

想起第一次去做口译的时候,老板是个美国人。
“Hey, kiddo,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Alice.”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Alice...”
“What's your name?”
“…”
他许是感觉到已经弥漫开来的浓重杀气,
挤挤眼:
“I mean your Chinese name,
can you let me know your real name?”
当我听着自己的名字被他努力地用
七弯八拐的发音念出来,
然后还摆出一副特别认真的表情,
当时纳闷儿中文名字和英文名字究竟有什么区别,
明明两个我都很喜欢。
他郑重地收敛了笑容看着我:“当然有区别。
英文名是你的代号,
而你的中文名才是名字,
我也有中文名字,
但是我更希望你能叫我父母给我取的姓名。”
我给他解释中国佛学中一切皆空的理论,
名字这东西不过是表象,
只是一个标签而已。
他笑着看我,
摇摇头:“你太年轻,还不懂。”
我在这一刻忽然明白这种感觉:
一个人的名字被认真地带着爱意唤起,
原来是如此美好的事。
无独有偶,
另一位朋友在给新生儿起名的时候坚持在名字里加一个“乐”,
他解释的时候说道,自己这一生太拼,
导致错过了很多本应抓住的快乐,
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如何都可以拥有。
被爸妈起名叫“瑾瑜”的朋友,
幼年时曾无数次抱怨自己的名字听上去像是“金鱼”,
从小就被同学叫外号,
长大之后读了《离骚》才知道,
怀瑾握瑜寄托的是多么高洁美好的品格。
被奶奶起名叫“二楼”的朋友,
讨厌自己的名字二十几年,
有一天听说奶奶一生的愿望
就是能有一栋自己的小二楼时才明白,
原来名字象征的不过是
最亲的人想要给你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
叫作“卓如”的朋友,
在经历了被男友劈腿当面背叛的
惨痛经历依然淡定优雅,
她说,
痛苦归痛苦,
总是要努力对得起自己的名字。
当然还有恶搞的,
例如“吴用”,
只愿你一生做个普通人平平淡淡地走完人生之路。
如果你恰好聪明又成功,这人生太漫长,
多点儿黑色幽默和反讽没什么不好。
有女孩子名字里带着“辉”“栋”等充满阳刚气息的字眼,
谁年少时不曾抱怨过自己的名字一点儿
也不婉约叫起来像是男孩子的名字,
却终究在自己长大成人后明白父母当年的苦心,
不管你是男是女,
他们都想要你一生充满光明,
亭亭玉立。
有人曾经无比讨厌家族的名谱排辈,
嫌“志”或“诚”这样的字眼俗气又普通。
却不知道在异乡的哪一刻,
指着照片给朋友介绍,
“这是我弟志杰,这是我姐志梅”
时忽然心有所感,
是不管隔着多远都深入骨血的存在,
生出一种不那么孤独的温柔的安慰。
这些名字寄托着从你出生父母最原始的美好期望,
伴随我们走完这一生。
记得小学的时候曾经最喜欢的一个游戏就是
一群女生一起给自己起新名字,
各种小说、电视剧里的文艺字眼,
喜欢的明星,非常有琼瑶范儿的古典婉约,
而我则是在每学期发了新书写名字的时候
深恨自己姓名笔画的烦琐,
恨不得给自己改名叫王一,
简单清楚又不用写得手疼。
当年的我们一起叽叽喳喳抱怨着
不喜欢自己名字的种种原因,
恨不得重生一次脱胎换骨顺便换个名字,
或者明朗或者古典或者婉约或者简洁,
对自己的名字嗤之以鼻。
想起来,我前桌的小姑娘大概执念最深,
我还记得她转过身递给我一张纸条,
郑重其事地对我说:
“以后这就是我的新名字了,
你们要叫我新名字我才会理你们。
记住了呀!”
想起那张纸条上的小心思,
确实比她重名率巨高的本名要文艺得多。
可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一刻。
当自己的名字被带着温柔的、亲切的语气唤起,
像是幼年时夏日暮色四合的小巷里,
外婆用温柔的声音喊你回家吃饭,
日头熹微尚在,
光影被在枝头拉得好长。
像是在茫茫人海中,他一眼认出你,
微笑着招手呼唤你的名字,
你在他的心中独一无二,
他的眼中映着你的笑脸,
如同初春枝头的花。

像是在婚礼上看见自己的名字和
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被放大,
出现在屏幕上,印在一张又一张喜帖上,
带着不能回头的庄重严肃,
心中却像是冬季街头刚出锅的糖炒栗子一般,
藏不住温暖甜蜜的热气。
你会觉得,
那一瞬间好像已然成为最好的人。
你在人生路上走下去,
一点儿一点儿远离最初的起点,
但你不是一个人,
姓名带着所背负的期待、祝福和
生生世世剪不断的牵绊,
是一路相送陪伴你前行的目光。
所以啊,
不要叫我honey、dear、darling,
不要因为叫我亲爱的、甜心,帅哥或者美女,
老公或者老婆,而忘记我姓名的存在。
不要叫我的笔名、英文名、微信名,
任何任何的外号,
即使它们也有着美好的含义和独特的回忆。
我只是想让你,
叫一声我的名字。
好吗?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与本网站无涉, 特此声明。)